“中国人过年,过去叫春节为元旦,意味着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正月初一’,最早是在夏朝制定的。”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谈起关于年的话题从春节的演变开始说起,“人们之所以看重过年,因为年,实际上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冯骥才说,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中国人不把理想与现实分开,而是把物质的和精神生活视为一体,用文化加以创造,相互推动,相互引发,用生活追求愿望,用愿望点燃生活,尤其是新春伊始。一方面,着力地用比平常生活丰盛得多的美食和新衣,使生活接近于理想,把生活理想化;另一方面,又大事铺张地以吉瑞的福字、喜庆的楹联和画满心中向往的图像的年画,把理想布满身边,把理想现实化。生活与理想混合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年,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生活情感。年,就这样把生活中的情意串联下来,也把一种美丽的传统一遍遍地加深。”冯骥才这样诗意地对记者说。
每到年根底下,有两种心理从中国人的心中油然而生:一是祈福,二是辟邪。
冯骥才指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一年四季,春耕秋收,循环往复,过年是新的一轮的开始,每逢此时总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祈福和辟邪也就来得分外强烈。喜庆、吉祥、团圆、发财、兴旺、进禄、长寿等年时吉语,便由此产生。
“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也是过年最重要的情怀。”冯骥才说,虽然团圆也是其他一些节日的主题,比如中秋和元宵。“但由于春节还是一种标志着生命消长的节日,对团圆的心理需求就来的分外深切。因此,团圆一定要在大年夜来实现。”
中国的年是在年前从社会向家庭延伸,逐渐为家庭准备,而年后则是家庭进入社会的过程。冯骥才表示,过年前,亲朋好友平时聚不到一起,过年全家必须聚在一起,平时如果有小摩擦,在过年时一敬酒,都消除了。“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享受着实际的最高愿望,期盼着大家都健康团圆,这时家庭的能量得到凝聚,各种理想充分发挥。”三十晚上放鞭炮,人们从初一开始拜年,先拜亲戚,再拜师友,从家庭亲友开始往社会的朋友拜年,一点点地走向社会,最后到正月十五,新一年的第一个满月到了,元宵节看花灯,这是整个社会的大联欢。
“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对生活的情感、乡土的情意与人间亲情一次总的爆发与加深。”冯骥才感慨地说,现在总说民族的凝聚力,过年才是一种传统的、自发的、最有效的增加民族凝聚力的方式。“年,是不用政府花一分钱,老百姓一年一度自我增加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最重要的日子。”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